玉米是高產作物,植株高大,根系發達,吸肥能力強,需要養分多。每生產100千克玉米籽粒,需從土壤中吸收氮2-4千克、五氧化二磷0.7-1.5千克、氧化鉀2.5-4千克。玉米吸收養分的數量和比例,因品種特性,土壤條件,產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而有所不同,施肥時應考慮這一特點。
玉米不同生育階段,吸收養分的數量和比例差異很大。苗期植株小,生長速度慢,吸收養分少;拔節、孕穗到抽穗開花期,是玉米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并進的階段,這時玉米生長速度快,吸收養分數量多,是施肥的關鍵時期。
春玉米和夏玉米吸肥的情況是不同的。據研究,春玉米苗期吸氮量占總吸收量的2.1%,拔節至抽穗期占51.2%,后期占46.7%;而夏玉米苗期吸氮量占9.7%,中期占78.5%,后期占11.9%。玉米吸磷情況,各生育期比較平穩,春玉米吸磷量,苗期占1.1%,中期占63.9%,后期占9.5%。玉米吸鉀量,春夏玉米都是苗期比例大,以后則逐漸下降,其累計吸鉀量以拔節后期最快,到開花期已達頂峰,以后鉀的吸收量明顯減少。
各地春玉米豐產的施肥經驗,主要有:
(1)施足基肥,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 一年一熟地區春玉米的特點是產量高、往往是當地的主產作物,同時它又是生長期長、吸肥多的作物。因此,當地農民非常重視施用充足的有機肥,這不僅可以在春玉米全生育期中供應一定的養分,而且施足基肥還有改善土壤保水保肥性,逐步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,為玉米高產穩產打好基礎。此外,在基肥中加入一些速效性化肥特別是磷鉀肥,不僅可以滿足春玉米中后期對磷鉀養分的最大需要,同時也解決了中后期因植株高大,追肥不便的困難。
(2)重視穗肥,有利于獲得高產 穗肥一般在抽雄前10-15天、玉米出現大喇叭口時追施氮肥。穗肥的作用是促進果穗的小穗小花分化,促使穗大粒多。同時使上部葉片增大,葉片功能期延長。所以說,凡是重視穗肥施用的就是抓住了施肥的關鍵時期,因而有利于玉米獲得高產。這一條施肥經驗也適用于夏玉米。夏玉米與春玉米情況不同,由于搶種來不及施基肥,所以夏玉米的追肥經驗是早追氮肥、重施氮肥。
春玉米施肥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:
(1)偏施氮肥,養分供應不平衡 部分農民認為追施氮肥,葉片濃綠見效快,往往氮肥施用量過多,造成植株高大,葉片寬厚,如遇大風天氣極易倒伏而減產。此外,由于不重視施用磷鉀肥,如若在玉米開花期缺磷時,吐絲延遲雌穗授粉不完全,果穗籽粒行列歪曲,形成畸形果穗。如果植株缺鉀時,莖基部發育不好,根系細而少,玉米容易造成倒伏而減產。
(2)后期氮肥追的太多,導致玉米延遲成熟 為了防止玉米后期脫肥早衰,在其生長后期追施適量的功粒肥是對的。問題是部分農民在果穗節下綠葉較多時就追施大量氮肥。因而造成植株貪青晚熟,這不僅浪費了肥料,而且對玉米增產不利。尤其是東北地區,由于氣候因素初霜較早,玉米不能正常成熟,就難以獲得高產。對于華北一年兩熟地區,由于玉米晚熟影響小麥適時播種對來年小麥豐產也是不利的。
根據華北地區的水熱資源多為冬小麥-夏玉米一年兩熟制。夏玉米施肥的第一個特點是夏玉米生育期短,又處于高溫多雨季節,全生育期吸肥總量比春玉米較少,但吸肥時間較為集中,且早于春玉米。第二個特點是由于麥收后搶種玉米是“三夏”工作的關鍵,往往來不及施基肥,就要貼茬播種,所以夏玉米的施肥一般由種肥和追肥組成。夏玉米產量高低對爭取較高的年畝產有重要影響。為確保夏玉米豐收,追肥應掌握“早”和“重”的原則。即追肥時期應比春玉米早,一般在5-6片葉進行。氮肥用量也應稍多于春玉米,兩次追肥總量每畝約為40千克尿素,正常年份高產田每畝可望獲得500-600千克的產量。
總之:①一年兩熟地區,為了提高年畝產,就得爭取小麥、玉米雙豐收。②根據夏玉米的種植特點,追施氮肥應掌握“早”和“重”的原則。小麥-玉米一體化和按不同茬口合理分配有機肥和化肥非常重要。